第36章 老皇帝想悔棋?
朱允炆对付的妙锦的那些龌龊心思,在朱元璋看来,根本无伤大雅,朱元璋对最看重的还是朱允炆的理政能力。
朱高爔原本也没期望朱允炆因此事受到惩罚,只是通过正常渠道反馈妙锦所受到的委屈。
他相信,在朱元璋心中,不会任何波澜都没有。
次日,朱元璋下朝后,便召集户部尚书郁新、兵部尚书茹瑺到乾清宫品尝红薯,还特地指定朱高爔在场。
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,六部尚书便成了朝廷品级最高的官员。
朱高爔,一个四岁的皇孙能被指定参加如此重要的场合,意义重大。
这说明,在朱元璋心中,他不再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婴童,而将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列席旁听朝廷大事的亲王。
郁新、茹瑺吃过红薯后全都赞不绝口。
“你们可曾在别处吃过这个?”朱元璋认真地问道。
“微臣孤陋寡闻,未曾吃过”。
“微臣以前从没吃过这个,微臣斗胆请教陛下,这是何物?”
“这是咱的大孙子朱高爔种出来的,还是让他跟你们说吧”,朱元璋让朱高爔站到两位尚书面前站好。
郁新、茹瑺无不流出惊诧之色,这么小的孩子会种地?
“两位大人好”,朱高爔迎着二人的疑问,不慌不忙地开口道,“这个是红薯,是一种高产农作物,它特别容易种植,不需要复杂精细的农耕技术,而且适应性强,在绝大多数土壤都能种植,还十分抗旱,在降水量少的年份种植,可以降低粮食减产损失”。
“这个红薯,可以蒸着吃,煮着吃,烤着吃,熬小米粥时放上一些,特别甜,也可以生着切成片,在太阳底下晒干,长期保存,而且红薯里含有淀粉,红薯淀粉可以用来制作粉条,和其他菜一起炖,还可以单独做成酸辣粉,煮熟或者蒸熟的红薯还可以切成条状,晒几天便能当零食吃,能长时间保存,可以随时携带”。
朱高爔一口气说了这么多,郁新、茹瑺频频点头,先前的疑虑尽皆消散。
“这个红薯这么好,小王爷是从哪里得来的?”郁新好奇地问道。
朱高爔回头望向朱元璋,收到鼓励的眼神后,缓缓开口道,“是太子大伯给我托梦,说在皇宫内有红薯苗可以种植,我按着大伯的指示,找到红薯苗,种在菜园里,三个月后,果然收获了很多”。
“太子时刻都在心系大明啊”,茹瑺抹泪感慨道。
郁新听后也眼圈湿润。
“这孩子正好出生在标儿去世的那一天,宗泐说他是标儿转世,莫非这是天意?”朱元璋动情地喃喃道。
老皇帝这话是几个意思?
不是已经册立皇太孙了吗?
难道想悔棋?
不大可能吧?
郁新、茹瑺茫然地对视了一眼,迅速分开视线。
“咱打算将高爔封为吴王,封地在东海瀛洲,你们认为如何?”朱元璋将二人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,抛出自己的问题。
“东海瀛洲是一处荒岛”。
郁新本想继续说下去,结果语速稍慢,被朱元璋抢了话茬。
“荒岛无所谓,慢慢开发出来,正好让高爔试验各种粮食增产的点子,王府可以建在崇明县,不过不急,他年龄还小”,朱元璋身体微微前倾,以威严的眼神逼视两位尚书,“你们若无异议,咱让钦天监挑选吉日,让礼部准备册封仪式”。
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
封地在荒岛上,不影响户部的税收,郁新想不出理由反对。
崇明县隶属于苏州府,位于长江出海口附近,归京师直辖,在京畿重地设藩,将对皇权造成威胁,容易引发争端,茹瑺本想说出这些肺腑之言,但想起死于蓝玉案的吏部尚书詹徽,便压下了心头的冲动。
皇太孙当时下令捉拿詹徽可没有半点心慈手软。
茹瑺至今想起来仍心有余悸。
再说了,老皇帝要做的事,他一个兵部尚书岂能拦得住?
见二人不吭声,朱元璋大笔一挥,亲笔写下诏书,“好,此事就这么定了”。
郁新面色沉重,他总觉得此事不这么简单,但是又不好擅自揣测上意。
诏书一旦发布下去,群臣会怎么想?应该继续坚定无疑地站在皇太孙这边?还是找机会向吴王示好?
各地藩王会不会蠢蠢欲动?
燕王府能出两位亲王,其他王府呢?
老皇帝已经六十七了,当年太子朱标去世,他经受不住打击,差点儿身患热症救不回来,他还有时间和精力再培养一位储君吗?
更何况,这只是一个四岁的娃呀。
虽然早慧,但是毕竟年龄太小。
国赖长君啊!
郁新不敢再继续想下去,与茹瑺匆匆告退。
他要找个清净的地方,将其中的利弊得失综合分析一遍,是否必要专门写道奏疏反对。
郁新一向性子谨慎,不是那种一时头脑发热便冲动行事的人。
朱高爔看出了郁新的担忧和茹瑺的逃避,也察觉到朱元璋的试探之意。
可能,朱元璋已经开始担心朱允炆不能胜任储君之职。
郁新、茹瑺走后没多久,朱允炆便来了,很显然,他也十分关注此事。
“祖父,高爔天赋异禀,应尽早启蒙培养,不如让黄先生为他讲课”,朱允炆开门见山道。
在他看来,黄子澄学识渊博,鲜有人能及。
朱元璋点点头,视线转向朱高爔问道,“你想跟黄先生读书不?”
“爷爷,我能自己挑先生吗?”朱高爔问道。
“能啊,你想选谁?”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道,期待着他宝贝孙子的惊人之语。
“爷爷,我需要两天时间仔细想想,另外,我想去国子监一趟,也许能从那里挑选一位侍读”,朱高爔见朱元璋未显露反对之意,继续提要求,“我想让徐增寿带我去”。
“行啊,等你想好了再告诉爷爷”,朱元璋欣然同意。
朱允炆刚想反对,黄亮从外面进来禀报道,“万岁爷,兵部右侍郎齐泰来了”。
“让他进来吧”,朱元璋吩咐道。
在前世的历史中,黄子澄、齐泰、方孝孺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肱骨重臣。
朱高爔仔细打量着一身正气的齐泰。
“允炆,齐泰在兵部任职多年,对于边防之事十分清楚,练兵备边之事,你以后要多听他的意见,咱将他提升为兵部左侍郎”,朱元璋对朱允炆说道。
“孙儿谢祖父”,朱允炆答道。
齐泰听说要给自己升职,连忙跪到地上谢恩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wenxueya.com。文学鸭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wenxueya.com